一些喜欢玩射击游戏的朋友在玩过多款游戏后可能会发现,游戏中角色携带的备用弹药量似乎是个很“玄学”的问题。
▲经典游戏《使命召唤:现代战争》中
步枪初始状态只有两个弹匣的可怜备弹
在一些著名的线上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中,人高马大的角色身上往往只能携带两到三个备用弹匣,玩家在爽快的“突突突”时,往往被可怜的备弹数量所限制,不能突突爽。
而在另一些游戏中,玩家的背包如同无底洞一般,数千发子弹不知被藏在哪里,让人质疑角色是否运用了某种“空间技术”。
▲另一款游戏《GTA V》中的备弹
就属于空间科技了
实际上,在大多数射击游戏中,枪械的备弹数量只是游戏平衡的一环,游戏开发者会根据游戏特性来调整游戏中枪械的备弹数据,以提升整体的游戏体验。在《地铁》这类开放性更强的射击元素游戏中,开发者甚至将子弹纳入货币系统,让玩家选择军用子弹与土制子弹,来提升游戏的策略性。
▲游戏《地铁:最后的曙光》中
每一发打出去的军用子弹都要掂量掂量
在残酷的实战中,备弹所关系的可就不止游戏平衡那么简单了。
对于士兵来说,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异常复杂,时常需要高机动穿插作战,还要面对战场上复杂电磁环境对通讯的影响,需要带着有限的备弹,做好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心理准备。
今天小兵兵要带大家先了解一下军队的弹药供应体系。
由于弹匣长期装弹会造成弹簧疲劳,引发供弹故障,所以绝大多数军用子弹都是以散弹或弹夹的形式出厂的。
厂家对弹药的保护属于“捧在手里怕碎了,含在嘴里怕化了”。
为了防止弹药在运输与储藏过程中出现受潮、氧化、碰撞等状况影响弹药击发率,厂家会为子弹做防锈防潮处理,有序分隔后封装,待需要用弹时再以工具打开密封,将散弹分发给士兵。
▲你以为弹药箱是这样的?
▲其实是这样哒
出厂的散弹一箱往往有数千发,为了方便弹药的供应,部队会根据单兵携行能力、部队所用枪械特性来规划一个单位值——弹药基数。
弹药在生产时按基数为单位封装,在作战单位需要弹药时,就可以以基数为单位供应,不用逐发计算,大大减轻了后勤压力。
前线在战事紧急时也不用费时统计弹药需求量,根据部队人数即可推算出大致所需基数。
▲这是一箱5.45mm弹药
内有两大盒密封弹药与专门的开启工具
(有这工具也挺难开的)
对于弹药供应来说,基数帮助后勤实现了标准化,但是对于真正上战场的士兵来说,基数只能算作参考值。
面对战场上极大的不确定性,实际的单兵弹药携行量会有上下浮动,需要士兵与基层军官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。
▲其实这个最外层的板条箱
也不像游戏或者影视中那么好开……
在弹药消耗量巨大的现代战争中,击杀一名敌人往往需要耗费数十万发弹药。
单兵携带弹药越多,就越有优势,但人毕竟不是机器,士兵的弹药携带量一直以来都绕不过体力与体力与携行具这两道坎。
体力相关的自然就是弹药重量,士兵携带的备弹一般有两种,一种是压入弹匣,装于携行具或枪械中方便随时取用的备弹,另一种是装包里的散弹。
携行具与枪械上的弹匣属于必带,背包中的散弹属于选装。
一般我们讨论的标准携弹量就是指装弹匣里这些。
▲我军经典的07背心,能够装载4个弹匣
以我军为例,装具携带通常是4+1携行,即背心四个弹匣包+枪上一个弹匣,加起来正好0.5基数。
95式使用的钢底聚合物弹匣重约180克,弹药以87式为例全弹重约12.4克,按4+1携带约为2.7千克,再加上包内若干(以150发算)散弹,正常携行重量应该在4.5千克上下。
▲几种北约常用弹匣的重量对比
不同弹匣带来的死重也有所不同
4.5千克,听起来好像不重,实际上却不轻
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瓶装水为例,这个重量大约相当于9瓶500毫升的瓶装水,想起当年军训为同学带的大袋矿泉水,小兵兵的手腕可是酸痛的很,而战士们携带这些弹药的同时还要背负几十千克装具,其负担可想而知。
对前线火力支援单位来说,苦逼步枪手除了自己的备弹还要携带机枪弹药、枪榴弹甚至迫击炮弹,这几公斤重量就显得更沉重了。
▲火力支援小组,除了枪弹以外
还要背很多……
虽然这个数量级的弹药稍显沉重,但还在人类的承受范围内,是比较科学的携带量。
不过在实战中,弹药就是生命,很多士兵上战场都会表现出超量携带弹药的倾向。
这实际上是比较危险的行为,体力强者可能无太大影响,但对体力稍弱的士兵来说,需要徒步机动、高强度穿插时,过量弹药会加剧体力消耗,在接敌时反而打不出正常发挥。
所以对基层军官来说,了解自己手下士兵的体力并监督其携弹量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▲这位美国兵就是经典的美军5+1带法
除了弹药重量,携行具也是单兵携弹量重要的一环。
在士兵携带的弹药中,压入弹匣、装入携行具中的弹药比背包中的备弹更加重要。
在高强度战斗中,士兵很难从装的满当当的包里翻出散弹压入弹匣,这部分弹药基本就是士兵高强度战斗中的身家性命所依了。
▲俄军经典款也是3+1
现代战术背心都支持高度自定义,可以布置超过10个弹匣包。
但弹匣包在携行具上的布置一般遵从方便取用、不影响战术动作的原则。
光这两条就把弹匣布置区域限制在了很窄的范围,再加上布置原则近似的通讯设备、投掷物等,弹匣在全装状态下往往只能布置三四个。
虽然近年不少公司开发了双排弹匣袋,但两排弹匣带来的厚度、重量对士兵影响较大,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制式装备,只有一些比较个性士兵自身采购使用。
▲这位老哥身上弹匣倒是不少
就是取用有些吃力
虽然身上挂的不多,但在实际作战中,士兵都会被要求有意识地控制弹药消耗,一些步枪还会为此专门设计短点射模式。
一百余发的备弹可以支持相当长时间的战斗,只需战斗时保留打空的弹匣,等到战斗间隙,再取出包中的散弹,压入弹匣备用。
▲虽然AUG有弹夹与辅助装填器
但是它的弹匣,是满弹出厂的
不过在比较支持士兵自定义的国家,弹匣包也能被玩出花来。
在阿富汗的治安战中,一些乘车巡逻的美军由于无需负重,会把自己挂成“弹匣圣诞树”,一次性在身上布置8到10个弹匣包。
另一些不想到处晃荡着弹匣的则自掏腰包购买双排弹匣包,把胸前塞得鼓鼓囊囊,但在这些帅气逼人的装具背后,反映的却是士兵对战争的恐惧与不安——当然,更可能是美军放不下自己突突突的传统艺能。
总而言之,当前单兵弹药携带多数在300发上下,可直接取用的弹匣4到5个。
在现代战争中,这个数量级弹药要求士兵在开火时时刻注意弹药消耗,高强度战争中部队脱离后勤的作战能力十分有限。
但近年来,伴随式小型作战平台的发展非常迅速,无论是机械狗还是四轮伴随山猫,都能为步兵单位提供相当的负载能力。
▲18珠海展出的4×4无人山猫
能够提供相当的负重能力,堪称伴随弹药库
除了机械伴随平台,战斗外骨骼的发展在近年也颇为迅猛,外骨骼平台能够有效缓解士兵的压力,提升士兵自身的负载能力。
若是在近未来,这类平台能加入军队序列,步兵的弹药携带难题才能真正化解。
但在那之前,携弹量都还只能靠士兵对自身体力与任务战术的平衡之术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app官网 » 上战场带多少子弹合适?中美俄三国各不相同,别被游戏骗了